党的十八大以来,物流系广大师生员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服务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创建为重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开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宏伟蓝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党建工作开创新格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强转”专项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编印了《系党支部工作手册》,修订了《系党总支支委会议事规则》《系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制定各项党建制度18项。探索了“三·三·一”工作法和“1+4+N”专题学习法,所属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党总支品牌项目成为安徽省城市领域基层党建“领航”计划示范库项目和安徽省国资委省属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领航”计划示范库项目。坚持将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作纳入党建规划,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实现全覆盖,1个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入选校级首批“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并被推荐申报省级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干部作风持续好转。
思想引领取得新成绩。制定《徽商职业学院物流系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等学生层面思想引领制度12项,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系部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三全育人”。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着力构建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两位一体”的课程思政育人格局,立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项。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制定意识形态相关制度5项,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师生意识形态座谈会和研判会,近五年开展价值观和安全教育等主题班会282场次,策划相关黑板报96期,出版系刊3期;划定课堂教学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和红线,严把课程建设、教材选用、教学科研等14个方面政治关,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推进系部非官方微信微博清理,组建师生运维监管队伍,常态化设立师德师风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高质量推进系学生会改革,将社团建设与发展纳入系部整体实践育人工作体系,制定并实施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探索建立以学生社团为桥梁的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培养创新模式。近五年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319场次,注册志愿者2196人。系团总支获省国资委2020年度省属企业“五红旗青年团总支”,1名学生获省国资委2020年度省属企业“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紧贴市场需求育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求发展,新增跨境电商专业1个,招生专业稳定在4个,物流管理成为教育部骨干专业、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电子商务、报关与国际货运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进一步做大现代物流管理、做强电子商务、做优跨境电商、做精智能物流技术,培育和发展新兴专业,形成结构布局更加合理、优势特色更加鲜明、可持续发展更有保障的高水平专业(群)。
教育教学取得新突破。完成3门国家资源库课程建设,物流管理专业团队是安徽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各级精品课程15门,其中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门,院级在建精品课程6门,省级在建精品课程7门。优化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构建合作企业分层机制,与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中海集团物流有限公司、安得物流有限公司、宝供物流企业集团等国内百强物流企业以及省属大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成了现代钢贸产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中外运物流华中有限公司联建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联建示范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以及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截止2022年9月30日,拥有校内实习实训基地4个,校外实训基地12个。
师资建设获得新进展。现有专兼职教师29人,教师党员25人,高级以上职称11人(2人拥有教授职称,8人拥有副教授职称,高级实验师1人),中级职称占86%以上。硕士学位以上专业教师达90%,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拥有安徽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安徽省教学名师4人,安徽省教坛新秀6人。3人获得安徽省商科联盟比赛三等奖,4人获得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
人才培养获得新成效。通过了教育部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成立了中外运现代学徒制和宝供物流现代学徒制班级。成为教育部第一批“1+X”证书制度试点单位,参与物流管理专业“1+X”教材修订,组织598名学生参加“1+X”证书考核,通过率逐年上升,荣获物流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模范考核站点。学生获得B类及以上技能竞赛奖项33项。其中,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获得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近五年学生每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高达98%,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4.33%(建档立卡学生就业率为100%),平均升学率达13.4%。
科研实力得到新提升。物流系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中国采购与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立项安徽省振兴计划2项,创新发展计划项目5项,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近50余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人文社科基金重点项目7项。主编、参编教材30余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主编国家规划教材2部、省级规划系列教材7部。
社会服务作出新贡献。是安徽省徽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盐业总公司、安徽水利物资股份有限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冠物流有限公司等安徽省龙头企业培训基地,是物流师等多项资质认证培训考试点,是省教育厅批复的安徽中海物流师资培训中心。参与编制了安徽省社会物流统计报告、国内首次家电物流统计报告及合肥市物流标准化专项统计报告,技术服务到款额达65.6万元。推出农村电商公益服务计划,到扶贫点罗汉山村开展农村电商培训。(撰稿:孙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