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 凝聚力量 提升内涵 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徽商职业学院第二届教代会第一次会议工作报告

日期:2022/10/28 来源: 阅读次数:

2022年1月19日)

刘永明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

2016年以来,学院在省委、省国资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把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坚持党委全面领导,健全各项议事规则,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水平,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学院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结合国家、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抢抓“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国家和安徽省重大战略机遇,坚持特色发展、需求导向、协调并进,全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科研、社会服务、信息化建设、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基本完成了各项规划任务,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过去的五年,我们坚持立足实际与紧跟时代相结合,不断明晰办学定位;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分析研判了商科类高职院校发展趋势,提出“将学院打造成领军安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高水平特色高职院校”的办学愿景和“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技能突出,适应能力强,踏实肯干,具有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院进入了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时期,2020年3月,学院获批安徽省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发扬优势与创新方法相结合,推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通过内强质量、外树形象,积累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经历了分类招生考试带来的短暂不适后,在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招生人数企稳回升,在校生规模稳定在5000人左右(不含扩招生)。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内涵建设与环境提升相结合,推动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学院新增建筑面积13015平方米,总面积达15.46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5985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1.7万元,馆藏纸质图书达37.4万册,新增省级以上实训基地12个;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7个,立项建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中心(校企共建“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建设)1个,创新创业基地1个,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1个。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人才引进与加强培养相结合,推动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学院共招聘教师32人。学院专兼职教师总数达到258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3.47%。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7.3%,研究生学历和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43.07%,新增获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1个,新增获批立项省级教学名师9名,学院教师在省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推动人才培养再筑高地。学院专业数从6大类24个发展到7大类30个,获批立项教育部骨干专业1个,新增省级特色专业7个,新增省级课程类项目16项,已建成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6项,新增院级精品课程项目23项,立项核心专业教学资源库4项,编写“十三五”规划教材2部,省级重点教材7部。物流管理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二批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12项。按照“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要求,共组织学生参加B类及以上技能竞赛项目160余项,获奖135项。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科研创新与服务社会相结合,推动成果转化不断深入。 学院立项省部级教科研项目173项,立项院级教科研项目68项,在各类期刊公开发表论文232篇,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9项。主持、参与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等课题研究7项,培训各类人员18766人。成立“徽商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签署了框架合作协议,与马来西亚理工大学洽谈“3+0”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了学院对外交流与合作新突破。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硬件升级与软件建设相结合,推动信息化建设基本成型。实现了校园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教学和办公网络千兆到桌面,核心设备万兆互联,新老校区之间光纤直通互联。三大平台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框架体系基本成形,各业务系统数据基本实现了共享,大数据平台建设成果初见成效。建成了统一的网站群管理系统,实现了对学院网站和二级部门网络的统一管理。新老校区同步建成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学生寝室门禁、校园内消费就餐、用水用电、图书借阅等功能的一体化运用。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思想引导与队伍建设相结合,推动校园文化繁荣发展。配齐了各教学系党团负责人、专职组织员、团总支书记,学工人员不少于4人;学院一线专职辅导员达32人,每届聘请近30名教职工担任兼职辅导员,其中党员比例达90%,专职辅导员配备比为1:185。举办业余党校6期,培养1080名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了学院业余团校,发展599名新团员;定期出版校报《青春徽院》、校刊《徽韵》。学生社团发展至25个,共吸纳新生7600余人次,累计开展活动近400余场,参与人次达20000人次以上。健美操协会、排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学生社团在各级比赛、评选中斩获多项荣誉。举办精神文明建设季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等主题系列活动50次。建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9人;学院院内资助资金提取率达5.8%,大学生院内医保参保率达97.1%,建成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践中心1个、大学生活动与双创中心1个,规范化学生办公场所7个。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国资委、省委教育工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院师生员工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院,向为学院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同志们、老师们表示诚挚感谢!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绩,学院对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积累了更多宝贵的经验。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抢抓机遇,只有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才能坚定发展方向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学院发展的强大合力,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思危方能居安。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学院党建工作的基础还不够扎实;专业建设特色优势还不够强,科研实力还不够足,质量和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总量、结构还不能满足“双高”建设的需要;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互派留学生、合作开发课程标准等项目上尚处于空白;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转型升级进程缓慢,“大数据”平台建设力度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文化品牌尚未形成。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学院将按照“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标准,坚持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坚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深化校企合作成果、坚持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水平、坚持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坚持促进创新创业就业,全面推进提质培优行动计划的落实和实施,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取得重大进展,在“特色显”上取得更大突破,在“环境美”上取得更大成绩。

(一)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整体谋划学院党建和发展工作,进一步筑牢思想理论基础,扛起主体责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夯实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改进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学院党建工作格局。继续完善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评体系,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课程思政建设、“三全育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

(二)落实学院“双高”建设任务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为指引,紧紧围绕学院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制定任务清单;聚焦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发展和“三地一区”建设,深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科学设置专业,探索建设人才紧缺领域专业。加强教科研项目管理,提升项目层次和质量。以人才培养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加大青年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培训力度,探索开展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强化质量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作风建设;围绕“岗课赛证”探索与岗位对接的课程体系搭建,以赛促学、推进1+X证书制度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深化校企深度合作、校校合作、中外合作,促进学院内涵发展。

(三)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学院治理结构

完善学院治理结构,加强工会、教代会建设,强化党务、院务公开,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完善学院分配制度,充分调动和发挥学院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学院制度建设,完善制度执行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统筹推进教科研、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新校区整体改造、新校区征地扩容等各项工作;强化干部职工的责任担当,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升学院治理能力。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后勤服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后勤服务管理水平,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完善安全防范工作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综合治理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秩序良好,建设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各位代表、同志们!

新的一年,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国资委党委、省委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为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全力拼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