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4】马克思主义学院: 抓重点深耕耘 谋长远启新程

日期:2025/02/08 来源: 阅读次数:

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下简称马院)在学院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协同育人,在筑牢育人根基、增强育人效能、汇聚育人合力等方面持续深耕,这一年,我们在不断探索中总结经验,行稳致远。

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

扎实推进新时代党建领航工程,抓好支部内涵建设和品牌提升。

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严格执行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第一议题”学习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精心优化党支部设置。全年共召开14次党员大会、4次支部委员会(9月成立),支部书记讲授党课2次。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以及《求是》杂志发表的《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等重要理论文章内容,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为学院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狠抓政治生态建设。全年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4次,在经费使用、评先评优、绩效考核等关键环节,严格遵循相关规章制度,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开展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与研讨活动2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党建业务融合。全年精心组织12次主题党日活动,注重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通过组织党员教师观看民族工作宣传片《一山之隔》,助力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故事;观摩 2024 年全国文化遗产讲解宣传展示活动终选会,拓宽文化视野,为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提供丰富素材;参观科学岛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激发科技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最新理论“三进”工作。

打造党建育人品牌。致力于打造“一马当先”党建育人品牌。马院全体党员全年共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宣讲11人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3人次、学院预备党员培训2人次、学院青马工程培训4人次、思政委员座谈会及培训4人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校园宣讲90 余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第三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活动荣获片区赛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决赛三等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延乔杯”红色故事讲解大赛获得优秀奖一项;指导学生参加安徽省书画大赛高校软笔组获优秀奖一项。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与“三下乡”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荣获2024年度安徽博物院“志愿者工作优秀团队”称号。

守正创新,增强育人效能

做强“两对照双提升”工程,对标思政教师“六要”和思政课改革创新“八个相统一”要求,按照国家对思政课建设要求,紧密结合学院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守正创新增强思政育人效能。

聚合力强特色。马院深度挖掘课程优势,积极打造“一课一品”;凝聚全院之力,协同各方资源,牵头组织各类特色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一站式”社区主题教育、各类基层理论宣讲。调动各教研室开展外出调研,集地方之力,深入挖掘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文化资源,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集众智亮底色。聚焦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听评课制度。全年开展集体备课33人次(上半年15人次、下半年18人次),开展院级公开课9人次,院级示范课1人次;与二级教学系部成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室”;三级教学督导确保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全体教师踊跃参加学院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推荐3人参加学院微宣讲选拔赛,获一、二、三等奖各一项、优秀组织奖一项;参加省国资系统 2024年“举旗帜 送理论”微宣讲竞赛活动,获优秀奖2项;参加学院关工委征文比赛,获奖2篇;录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课资源,以赛促教,有力推动了思政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提质量添成一是完善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持续深化思政课课程建设,做好党的最新创新理论融入课堂教学工作。全面开设“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选修课,学期选修课人数达到100人次。二是落实跟学方案。制定《徽商职业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跟学实施方案》,聘任安徽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谢建、副院长刘晓君为思政理论课建设委员会指导专家,聘任周叶君、宣璐、蔡正丽、王勇、束佳5位教授为青年思政课教师导师,共开展跟学及研讨活动22人次。三是加强培训学习。马院思政课教师全年参加各级各类培训87人次,(其中国培17人次、省培36、校级培训34人次);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辅导用书编写培训会及研讨会3场;前往安徽建筑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就实践课活动开展、专业课程设置、数字化技术应用进行学习交流。四是创建团队品牌。马院积极参与省内高职高专重点马院申报、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申报、2024年度省属企业青年文明号创建申报、国资委宣讲先进集体申报、“一马当先”领航党支部申报。重视教科研。本年度马院申报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余项,成功获批省级重大人文社科项目一项、省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项目(高职)一项、2024 年高校“三全育人” 综合改革和思想政治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一项。

促发展显本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资国企、区域政企和地方乡村振兴事业,4人受聘肥西县紫蓬镇基层党校教员,为紫蓬镇党委录制“乡村振兴”微党课视频并撰写案例素材;2位省直机关工委青年集中宣讲调研团成员赴安庆市岳西县展开宣讲;1位省国资委团工委青年讲师团成员,开展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

“大思政”协同,汇聚育人合力

大中小学,共筑育人高地。马院积极与大中小学交流合作,推进思政课及思政教育的一体化建设:与肥西县域7 所学校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受到多家媒体的同步报道;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辅导用书编写培训会及研讨会,参编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共计7名思政课骨干教师参加3期“安徽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培训;参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活动和实践基地及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

馆校共育,厚植文化底蕴。学院与安徽省博物院、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肥市文化馆等场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常规选派2名思政课教师到安徽博物院挂职锻炼;定期组织学生前往场馆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联合合肥市文化馆开展“非遗进校园”市集活动,同步邀请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开展非遗文化专题讲座,活动受到人民网、安徽公共频道新闻第一线栏目等媒体的广泛宣传报道。开展为期2周的“博物馆里读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片校内展览;组织师生观摩全国非遗文化讲解展示活动、参加安徽省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等各类赛事志愿服务活动,被授予2024年度安徽博物院“优秀志愿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践行思政担当马院在舒城县春秋乡、长丰海宝村挂牌建立了“乡村振兴”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深入乡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参与农产品采摘加工、农产品直播带货、农业技术推广,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捐赠图书等公益活动中,学生们深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让学生在实践中收获成长与担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思政育人效果。

回首2024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为学院发展筑牢了坚实根基;育人实效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大思政”建设稳步前行,多方合作拓展了育人新路径。

展望2025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文/图:陈苏;审核:张林;责编:陈苏 刘家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