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至28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徽韵绩溪”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绩溪庄团村徽剧文化展览馆,触摸百年戏脉,寻访老艺人跟学经典唱段;更以24小时的高效筹备,为村里的老人们送上“徽韵暖桑榆·欢歌敬耆老”联欢会,用青春活力续写徽韵温情。
一馆藏戏脉
在庄团村徽剧文化展览馆,村支部书记曹德云指着玻璃柜里的老物件,向队员们讲述徽剧的兴衰流转。馆内陈列的戏服、盔头、脸谱与老照片,串联起徽剧从田间社火到“徽班进京”的辉煌历程——队员们看着泛黄的手抄戏本,虽破旧却刺绣精美的戏服,仿佛穿越到了当年“锣鼓一响,万人空巷”的戏台前。

一嗓醉人心
经过一番寻访,队员们见到了村里的徽剧老艺人曹奶奶,请她现场展示了《小辞店》选段。清亮婉转的唱腔里,既有京剧的圆润,又带着徽州方言的独特韵味,尾音的拖腔如余音绕梁。队员们忍不住跟着学起来,从捏不稳的兰花指到唱跑调的“咿呀”腔,虽显生涩,却透着对传统艺术的好奇与喜爱。曹奶奶笑着指点:“唱徽剧要‘气沉丹田’,就像咱们徽州人说话,尾音要带点山的厚重。”这场即兴的“传帮带”,让徽剧不再是书本里的名词,而成了能触摸、能哼唱的生动文化。

一昼谱欢歌
参观结束后,队员们当即决定筹备一场敬老联欢会。从敲定主题“徽韵暖桑榆·欢歌敬耆老”,到布置场地、编排节目,24小时里,大家分秒必争,带着些许“现学现卖”的小忐忑,更多的却是对长辈们满满的诚意——12个连台好戏、2个互动游戏,这高效的执行力背后,是徽院青年对“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践行,更是对徽商精神中“务实高效、心怀温情”的生动诠释。

从徽剧文化的探寻到敬老联欢的践行,实践队队员们在耆老的笑容里读懂“传承”二字的另一层含义——让传统被看见,让温暖被传递,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绩溪的土地上,寻找更多文化与温情的交汇点。
(文/图:张林;责编:陈苏 刘家韦)